小羊使者 | 以基督教会为人生背景
福音书与益友见证
作者 小羊使者
听打 望夏
我们描述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使用一个词,就是这个人有没有“背景”。我说这个人很有背景,请问这个背景是什么意思?这就相当于我在这里讲话的时候,背后有一个给我站台的人。想想谁为我站台?所以当我们说“背景”的时候,就意味着在你身后,无论你做什么事说什么话,你背后有一位为你站台的。亲爱的弟兄姊妹,请问你的背景是什么?
在婚恋辅导里,有一次,我听到弟兄和姊妹都在分享他们的差异。他们说:他们的生长环境是不一样的,一个吃馒头、一个吃米饭;生活喜好是不一样的,一个喜欢吃辣,一个喜欢吃甜;教育背景也不一样,学的专业一个文一个理;家庭背景也不一样,有一个父母比较和睦,有一个父母经常吵架。他们在不断强调他们之间的差异。我就特别给他们讲,我承认这些是你们的差异,但是当你们谈恋爱的时候,你们要做一件事,就是把彼此建造好的背景给拆了,把有用的良木拿过来,一起搭建你们共同的“背景”。你们必须要做这个工作!
亲爱的弟兄姊妹,你需要审视你的背景是什么?在扬州青年营的时候我就特别分享:弟兄姊妹,你要以圣经做你人生的根基,以基督教会做你人生的背景。所以,我今天分享的主题就是——以基督教会为人生背景。
一、远去的美好的回忆
诗篇一百篇十六节说:“经风一吹,便归无有”。人犯罪堕落以后,圣经上用一个词来描述人:流离飘荡。所以,从本质上来说,人是孤独的,他特别希望寻找到一个同伴同行、一个伙伴一起生活。
从小学到初中,我有两个很要好的同学。我们相信一句话:“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”。我们相信,我们是一个“诸葛亮”组合。这是一种革命友谊,因为是打出来的。我从小就做班长,经常号召大家,结果班里面总有一群人老是反对我的意见。所以我们就分成两派,我是“正派”,他们是“反派”,这是我定义的。这两个同学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。我们每天放学以后先是和“反派”比赛写作业,属于反派的基本学习都不怎么好,所以我们很快写完后,就抢占至高点——学校背后的一个斜坡。我们就挖洞,占据有利位置打土仗。有一次,我搬了一个大土块打过去,一下子把反派头目的头给砸了,他就很生气,跑到我们家小屋的窗户上去小便,至今都使我记忆犹新。
正是在这种“革命”的经历之中,我和这两个同学的友谊经历风雨,坚定不移。我觉得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人。当时,我们还是小学生,然而经常坐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,然后讲讲远大的理想。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友谊就如同革命口号一样可以“万万年”。
初中分班以后,我们被分在不同的班级里,而且处在青春少年的时期。你会发现,不经意的一句话,就可以产生涟漪和矛盾,不经意的一件事,就可以产生疏离。因此我们闹了很多矛盾。这个时候,其中有一个同学要和父亲到青海西宁去,他父亲要去那里做煤矿工人,这一去就是十年。我记得他走之前,我们刚闹了一个矛盾,心里想要不要和他去和解,后来他主动找我和解,送了我一支笔。然后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一直等了十年才见到他。十年以后再见面的时候,他完全变了,又高又胖,完全不是原来那个很可爱的少年模样,成了青海西宁的一名警察。我记得当时我们跑到他的外婆家去见他,坐下来后,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,相对无言。于是寒暄,寒暄后,就在找我们的共同话题——“十年之前”。就见了这一次面,那时候联系还很困难,只是写信,然后就没有音讯了。
初中毕业后,我考上重点高中,留在我身边的这个同学考了中专,所以我们两个也各奔东西了。我从小就觉得我们的友谊可以“万万年”,可以经历风雨,是铁打不动的。我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亲人,希望我们友谊稳固,就是希望它成为一种“亲人式”的关联。但是,你发现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耗损下,我们很多时候守不住这一块营地,所以它就成了美好的过往。
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,总结一句话:“两个人之间的情感需要不断付出才能维持,一旦付出的少,消耗的多,它就会慢慢减少,以至于没有。”如果你没有付出,都是以前的积存,那就自然随着时间慢慢减少,以至于没有了。所以,你对于小学同学美好的记忆,不过只是记忆罢了。在路上碰见十年没有见面的很要好的小学同学,你会发现和他没有特别多的话可以交流。为什么?因为你变了,他也变了,不变的只是十年前的那个回忆,只是那个回忆。但是,当这个回忆所需要被承载的这两个人都变化了,这个回忆就等于无处安放。因此它只能安放在你最深的记忆角落里面,很多时候想起来,只能拿出来晾晒回味一下。
因此,弟兄姊妹,当你面对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只有回忆的时候,那就意味着关于你和这个人或者这件事发生的这段关联,它已经老了。我们中国人讲:“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这句话很高妙,暗含的要求很高。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,首先讲“必是知己”,其次还要能“遥相呼应”。因此在这句话里面,在我们的这种认知里面,隐含着道家的隐士情结和逍遥精神。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——一方面我们希望达到一种境界,但是我们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,发现曲高和寡,高处不胜寒,所以非常非常难。然而,我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,就特别努力来维持一段兄弟的情谊。
高中时候,我们同班有三个人都姓王,号称“三王”。这三王是怎么形成的呢?我从小身体比较羸弱,经常生病,一个星期不吃药就不正常。上高中以后基本上每天都拉肚子,所以吃一种药叫诺氟沙星。这种药我吃了接近六年的时间,每天基本上都吃。刚读高中的时候,我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大,我在学校的录取学生中排一百四十几名,原来我在初中都是第一二名,落差非常大。另外发现也找不到可以谈话的人,于是就拼命的学习,以至于学成了脑神经衰弱,才好不容易争取到班里第二名,年级前十名。但是脑神经衰弱了,怎么办?我就想,我要跑步锻炼身体。后来我们的体育老师就根据我的经验总结出来:“要想考上大学,跑步吧!”
我要去跑步,但是我这个人自尊心强烈,比较敏感,爱面子。众目睽睽之下,让我绕着操场在那儿跑步,这个太难为情了!所以,我就想一定要找两个人。为什么要找两个人呢?因为找一个人,万一他有事呢?所以,要找两个人。感谢神,终于找了“二王”。所以,我们三个,在一起号称“三王”。因为其中一个叫石头的,我们又联结了五个人,号称“高中八兄弟”。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就各奔东西,只有我一个人考到了外省,他们都在河南。读本科的有三位,其他的都是大专。很快我们就毕业工作了,很快也有了各自的家庭。在这期间,我读大二的时候,就总结了我刚才和大家说的这句话:两个人的情感是需要不断的付出才能维持,你付出的多它才能维持甚至于增长,否则它就消减以至于没有了。那怎么办?
上了大学以后我就更失落了,我在高中每次考试基本都是第一名。大学在南大历史系,班里所有人都是从其他专业被调剂来的,然而我在其中还只是中下游。而且我发现很多人都多才多艺。记得老师讲《史学概论》,问这本书有没有人读过?哎呀!人家都举手,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。我就觉得自己和别人的差距非常大。而且在大学里面,要想和人走在一起,成为知心的朋友,这很困难,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相对成形的背景了。
怎么办?我就想着要把我们高中八兄弟的情谊拾起来。根据我总结的,我就跟他们讲,我们要不断付出才能维持兄弟情谊的存在。在我的提议下,我们就办了《兄弟》杂志。今年该出第二十二期,每个人结婚的时候还有“喜庆特刊”,摞起来已经有了年岁的高度和厚度。我每次到南大旁边的图灵文化要去打印装订的时候,老板就亲自上手,他说:“哎呀,你每一次来我这边复印装订我都特别激动!我就特别想我们圈里面也有这样一个杂志,有这样一个联结。所以我亲自给你来装订。”他每次还要看一看这本小杂志。《兄弟》每年一期,号称年刊,基本上不加别人的东西,只是我们八个人的文章。每个人写一篇,主要内容是这一年里面对的挑战、发生的变化,人生的感悟等等,目的就是要让别人了解熟悉你的变化。除此以外,我们还设立了兄弟基金会,虽然目前数额不多,也小有规模,已经被动用七次了。起初设立这个基金会的目的,就是我们之间不仅仅要发生精神上的联结,还要发生生活上的联结,表达出来就是经济上的联结。另外这个基金会还可以来帮助我们这八个家庭应对突发情况,以后还可以用在八个家庭一起举办的有意义的活动,再以后,还可以一起做一些公益类的事情。这是我们的筹划。除此以外,还有兄弟年会,一年要开一次会,不仅仅是要在一起吃饭,而且要聊一聊,要总结一下,我们还有会议记录,每一次都发在我们的《兄弟》年刊上面。
二、难道根基是变化的吗?
我这人是非常重感情的人,所以我希望透过我们这样的努力,把高中八个兄弟的情谊存立下来。但是你会发现,因为地域的原因,有人在开封,有人在郑州,有人在新乡,有人在南京。八个人一共处在四个地方,他们几个还好,我和他们是越离越远了。除了地域的原因,还有信仰,到目前为止,八个人里面,除了我以外,只有一个兄弟对于基督信仰感兴趣,还没有完全入门。因此他们对于我改变目前的工作生活,人到中年还要出去读书这件事不太理解。所以去年在年会中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,我心里一方面觉得非常感恩,就是我这件事能够放在八个人中间被大家来讨论分享。但同时,我觉得心里面又有一点忧伤,就是一路走来的兄弟,你会发现,似乎渐行渐远。另外成家以后,你不再仅仅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家庭。你很难去要求你的妻子,跟你一样来看待八个人之间的情感,因为你们所经历的,你的妻子大都没有经历。所以,愿望是好的,现实里也是问题重重。比如,我们兄弟年会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来,实际上这两年都聚不齐,基本上都是我们光杆司令来。另外,大家做不同的工作,也很难有工作上的交流和认知。所以在许多的变化里面,能保持不变和相对不变的还是少的。我们希望我们亲如手足,希望永远做兄弟,我在《兄弟》创刊号上写了“兄弟永远,永远兄弟”这八个字。然而你会发现,时空带来的变化和盼望永远不变的情感互相交织。兄弟之间的情感始终建基于变化的载体之上,哪来的永远呢?所以这本身就是在努力维持下的一种无奈。因此,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。
有一本书,叫《追风筝的人》。这本书后来翻拍成电影,王怡牧师写过一篇影评《为你千千万万遍》,你可以看看这篇影评。这本书讲到两个人,一个是少爷阿米尔,一个是他的仆人哈桑。哈桑每一次要为他的少爷阿米尔做事的时候,他都把他的手放在心脏的位置,对他的少爷说:“为你千千万万遍。”当时,阿米尔少爷觉得这是一种羞愧。为什么?因为他没有办法来回应这种“为你千千万万遍”,他没有办法回应这一点。所以,他不太喜欢哈桑,即便是哈桑在他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来保护他,因此受了身体上的侮辱。然而他越发觉得哈桑对于他来说,不是一种亲密,而是一种羞辱和羞愧。于是他就有一次故意设了一个局,说哈桑偷了他父亲的手表,然后父亲就把哈桑一家给赶出去了。这件事在他心里面一直是个心结,但他后来去了美国,离开了阿富汗,似乎是淡忘了这件事。有一天,他父亲的一个好朋友,一个叔叔给他打电话,说哈桑的儿子被塔利班武装给掳去了,希望他回来营救。为什么?因为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。阿米尔少爷终于找到了一个他可以回报哈桑的一个平台,这个平台就是血缘。所以他挣扎了好久,还是决定动身返回阿富汗,然后深入险境寻找哈桑的儿子,最后终于把哈桑的儿子带出来。带出来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傻了,然而每一次看到放风筝,他就会笑。
在这个故事里,我们发现一个问题: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平台到底是什么?对于作者来说,他认为是血缘。所以,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,范美忠可以说:除了我的女儿,我谁都不欠。他大都意思是说:我和我的女儿有血缘关系,我要对她负责,我的学生和我没有血缘关系,我对他们不负任何责任。这就是很多人心里面的这种关系。但实际上你会发现,在每一种关系里都需要委身,就是哈桑说的“为你千千万万遍”。委身有两种表达,一种表达是社会契约式的表达,一种表达是神圣盟约的表达。神圣的盟约是因为在上帝里面,因此我们能够彼此接纳。在上帝里面我们被祂接纳,所以我们在一个稳固的载体里面,祂永远不变,这种表达关系的约永不改变。即便我们变化,但神永远不变,所以才产生了稳固的神圣盟约。社会契约则是不断变化的,因为它里面的构成要素可以随着环境、条件、人不断发生变化。阿摩司书三章三节说:“二人若不同心,岂能同行呢?”所以每一种关系都需要委身。真正的能够有神圣不变的生命的委身一定是和耶稣基督相关,除此以外,都有随风而去的潜质。因此传道书二章十一节说:“后来,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,谁知都是虚空,都是捕风,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。”
我不愿意承认这一点,真的,确实我不愿意承认这一点。我到现在还努力的维持和经营这一段兄弟情义,但是事实面前,我又不得不承认这一点。我们的隔阂越来越多,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,我们的问题甚至像野草一样在疯长,怎么办?我从大二的时候提出这三点:兄弟杂志、兄弟基金会、兄弟年会。到现在,没有任何创新,我不知道我们还能产生出什么新的东西来帮助我们继续维持。
所以很感恩,二零零二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,上帝能够让我得听祂恩惠的福音,并且开始思考这件事。很深的一个印象就是本科毕业之前,我经常拿着一本书坐在北大楼旁高大的雪松旁边,就坐在那里,一坐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。其实,你会发现,越是面临这种抉择和转折的时候,你内心越是孤独,越是不知所措。所以很感恩,上帝让我在宁夏隆德支教的时候蒙受祂的恩召。我是在二零零二年十月份宁夏隆德的一个山村的夜晚蒙召的。一年的时间,只有我一个人。等我从宁夏回来的时候,我就特别热切的希望进入一个团契的关系里面。我特别盼望能够有和我一起奔走天路的人。在我经历的许多团契里面,有一个团契成为我大学时期生活的背景,那就是青橄榄。
三、真有不变的根基
现在回忆我在南大十年的求学历程,本科前四年,我找不到一根主线,我不知道,本科这四年可以用一件什么事或者用一个什么东西来概括。我发现我找不到也说不清楚。但是后六年研究生的生涯,我可以很明显的找到我的背景,就是青橄榄。我的回忆全部都和青橄榄有关,似乎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,因为它就是我的背景。
在青橄榄团契里,有两个人对我影响至深,一个就是陈刚弟兄,现在仙林。陈刚弟兄教会我一件事,这件事就是“细致入微”。陈刚弟兄做事不急不慢,而我做事有点着急,他经常会拉我慢一点。青橄榄会把每一个服侍的步骤分解出来,非常详细,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功劳。每一个人要在青橄榄带查经,他需要写出大纲来,然后找我们两个人来谈,我们两个听了以后会给他提意见——例子啊,言语怎么表达呀,怎么向你的听众抛出问题,怎么回应呀……这全部都是他来帮助设计的。他为人温和,特别能够安慰人心,我有好多次受伤的时候,都是他来安慰我。他设计了一个制度,我到现在都觉得非常好,就是青橄榄的同工每天都会在校园里和弟兄姊妹一起吃饭,中午或晚上一起吃饭,每一次约一个人。这些青橄榄美好的制度或者说服侍,都和这个弟兄相关,虽然他默默无闻。我们好多人从青橄榄走出来——我呀、冯长老呀、还有宋牧师,好像都很显眼。但是这个弟兄真的教会我了一件事,就是细致入微。你的服侍、你的爱要细致入微!
另外一个就是露露弟兄。冯长老那时候非常年轻,但是他经常称我为“小王翔”,我经常称他为“老露露”。我本来想这个弟兄是我要带领的对象,但是很感恩,神借着他来带领我学会一件事,这件事就是属灵的敏锐。他首先提出来我们两个人能不能一起早晨灵修。冯长老每天都比我早到北大楼,确实每天都比我早到,然后发短信:“你到哪了?”他每一次分享经文,对圣经经文都有非常敏锐的看见,有一种属灵的敏锐洞察力。我每次都特别感慨,也特别感恩,甚至有时候心里面会生出一点点嫉妒来。我们两个早晨灵修风雨无阻。小雨就在北大楼前面,大雨就转到教室,后来我们就转战到食堂。就因着冯长老提议我们早晨灵修,青橄榄就从我们两个人早晨灵修,演变为整个食堂在七点钟放眼望去,都是我们的人。到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非常非常的美好。
那个时候我或许还是比较专注于这种个人式的关系和影响。到了二零零九年,我要找工作的时候,我就发现我面对的不再是一种个人式的团契关系,而是和一个教会,和基督身体的关系。二零零九年,我找工作的时候,其实很想找到一个适合做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地方。所以武大打来电话的时候,我是很高兴的。我就给齐牧打电话,齐牧说:“武汉那么远,去干什么?”我就心里面特别不服气,我又给我的导师打电话,结果导师和齐牧说的一模一样。其实武汉离我们家很近啊!再加上找工作时候面临的诸多试探,带来了许多的软弱,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:不是家园需要我留下来,而是我需要家园这个团契,我需要家园这个教会。
从那一天开始,我明白这一点,我就在心里面说:“除非有一天,教会要把我差派出去,那我死也要死在这里。”二零零九年我工作定下来之后就要搬家,把妻子、孩子、妈妈整个家庭从开封搬到南京来。当时我们面临很多困难,妻子也很伤心,虽然她是在家园受洗的,但她一直在老家,并不在家园聚会。我就和她说:“你知道吗?我们为什么要搬在一起?因为我们是夫妻,我们要在一起。因为我们一起敬拜神,所以要在一起。”她当时觉得离开故乡,抛下了亲人,心里十分伤心,因为我的亲戚、她的亲戚都在开封。我就安慰她:“你放心,虽然小溪不能和我们在开封的亲戚在一起生活和成长,或许对他们会有点陌生,但是小溪在南京有更多的叔叔阿姨、姑姑舅舅。南京也有我们的亲人,你不要担心。”我们临走之前,老师师母特别送我们,虽然那时候师母还没有认信基督,但那时候她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:“你不是信上帝吗?我觉得有上帝(教会)的地方就是你们的家。”为此我特别感恩。
看起来我好像是已经把我的背景竖起来了,但是这个背景可能还有很多漏洞。藉着二零一零年底,我们当时决定要在江宁买房子,结果因为信用卡的问题跑了几家银行都不行。我那一天就特别的失望,回到南航,坐在我们校园里的一个山坡上,冬日暖阳,我就开始祷告。祷告的时候我先是抱怨:上帝你看,我付出了这么多,现在要买房子了,却有这么多障碍。但在祷告中上帝打开我的心,借着把南航校园放在我的心里,对我说:你看,你来南航,是我把你带进来的,你是有使命的,但是你上完课就走了,该上课你才来,你的使命和呼召在哪里?借着这个校园上帝让我看见江宁这片广阔的土地。我在江宁工作已经一年多了,江宁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?难道我在江宁工作只是一个偶然吗?所以,那个下午,我才真正知道其实我心里没有“江宁”,神把这块土地放在我的心里面,祂要让我像一粒麦子一样,落在地里死了,就结出许多籽粒来。
因此,真正深度的委身和相交一定首先是破碎。当我们说我们以基督教会为人生背景的时候,有一些弟兄姊妹会说,在教会里难道我们就不会遇到伤害吗?难道我们的关系就一直会很美好吗?是的,在教会里你依然会遇见伤害。从二零一一年初被选立长老到现在已经有六年多的时间了,这六年里,我觉得我伤害了不少人,我也受到了不少伤害。但是每一次受伤的时候,神就特别提醒我,你看见了吗?你就是这样一个全然败坏的罪人。正是这样一个全然败坏的罪人,他需要这样一个团契,就是以耶稣基督为首的教会团契。正是在这个团契里,我们开始学会在祷告中、在真理里被神安慰,被神医治,也学会彼此相爱,彼此成全。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团契里的生活,使我们看清楚一件事:因为这里有神的真理和耶稣基督的爱,你怎么也离不开,怎么也跑不掉,怎么也走不了。
所以在教会里,我只听一种声音。有一天,一个姊妹发了一篇文章,特别讲教会里面各种各样的事。她专门发给我,让我看一看。我就特别回复说:教会就像个大杂院,什么声音都有,什么嘈杂的声音都有。但是我在教会里面只听一种声音,这一种声音就是从神而来的声音。我只听这一种,我把其他的声音都放在这个声音里面,这个声音哪怕它很微小,但是这个声音可以镇住一切的声音。这个声音可以在一切的嘈杂里变为清晰;这个声音可以在一切的声音里面,甚至是破坏的声音里面变为力量。所以我在教会里面,我只听这一种声音。其他声音我都告诉它们说:你们都乖乖的到这种声音里面去,被消除掉。
上次执事选举的时候,有位弟兄上来分享,他说我到教会来,把教会里的每一个弟兄姊妹都看为我的亲人,我就特别感动。前两周,我收到了一封信,是我们片区一个阿姨写的。她说:“我特别不舍得你离开,但是为着神国的缘故,我愿意祝福你离开。你知道,你是我在教会里最亲的亲人。”我想,当她说最亲的亲人,不是说我这个人好,而是她看我这样一个卑微软弱的人,是神的仆人,于是视为最亲的亲人。她说她没什么文化,不知道该怎么写信,然而我觉得这封信是最美的信。
四、一个坚定的宣告
我们要出去,有很多人都会问我们:“你们出去还回不回来?”我在蒙召的时候,特别在教会里分享:人这一生,有许多有价值、有意义的事,但是你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,你要选在神里面看为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那一件来做,专心,专注,专业。
同样,我也是这样回应所有来问我们的弟兄姊妹和亲戚朋友: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可能我可以服侍的地方、机构、教会,但是唯独这里,是神使我蒙恩蒙召的地方;唯独这里,是神使我生命不断得到喂养和成长的地方;唯独这里,有一群有血有肉的、有缺陷会跌倒的弟兄姊妹和我一起同奔天路。除非神差派我,藉着这间教会差派我,要离开南京,要离开这里,我愿意顺服,除非这样,我愿意在这里,在基督里生;我愿意在这里,在基督里死。
所以弟兄姊妹,我们来看一处经文,以弗所书三章十七到十八节:“使基督因你们的信,住在你们心里,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,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。”我想请你们注意一点,就是“一同明白”!弟兄姊妹,甚愿我们来思想:我们的人生背景是什么?如此我们就能明白,怎样和众圣徒“一同明白”耶稣基督长阔高深的爱!
我愿意重申我开头所谈到的,就是:
以圣经真理为人生根基,以基督教会为人生背景,永不褪色、永不改变、永远荣耀!
我们一起祷告:
天父上帝,向你献上感恩。感谢你赐福我们可以在这里一同分享和仰望,特别感恩你在我们每个人生命里面所做成的工作和正在做的工作,使我们信神你在我们生命当中有你美好的旨意和命定,就使我们细细探查,因着耶稣基督的缘故,我们可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、一同看见、一同奔走、一起荣耀!愿神你怜悯我们,帮助我们。这个社会花花绿绿,有许许多多我们所喜欢的,所想寻求的,但是有一件事是不可少的,就是我们要在圣经真理上扎根,如此成长,就是以基督耶稣的教会为我们人生的背景。愿神你帮助我们、带领我们,打开我们的眼睛,让我们满有信心的来跟从你,一起写就人生。感谢你听我们祷告,奉靠耶稣基督的圣名,阿们!